“你为什么经常跳槽?” “你为什么会离开上一份工作?” “你的工资要求是多少?” “你找了多久工作?”
这些都是面试中常见而又经典的问题,在求职面试中你是否会为了这些问题而烦恼,以下通过解读这面试中的四大经典问题,希望求职者在面试中事半功倍。
求职经典问题之一:频繁跳槽
对于任何一个公司而言,员工频繁流动是它最大的隐患,这不仅导致公司招聘成本增加,也会破坏工作的延续性。所以在面试过程中,公司会特别关注应聘者的跳槽频率。虽然频繁跳槽大多情有可原,但频繁跳槽还是容易引起新公司的担忧。在无法深入了解应聘者的情况下,一份频繁跳槽的简历难免给公司带来负面印象。所以怎样在面试中弥补这个问题,就是这类求职者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建议应对方法从专业角度来总结,HR通常期望应聘者向自己证明,该公司和职位就是他们最适合的着陆点。尤其是某些企业因其企业文化所致,特别喜欢能对公司产生归属感的人。所以,在面对面试官提及频繁跳槽的问题时,求职者需要强调以下两点:1.承认自己以前在确定职业目标上有迷茫期首先从态度上打动对方,表明自己是很容易沟通的,并非HR想象中喜欢一走了之的无情之徒,其次要向HR表明自己经过几次跳槽后职业目标有了定位,现在已经十分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今后不再会发生频繁跳槽了。2.说明离职是为了提升自己求职者要说明离开之前职位的原因是为了加重责任、拓宽经验。并充分展现新公司就是自己真正的归宿。当然,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策略和想法,每个HR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思维,所以以上理论只是参考,但求职者无论如何都不能将跳槽原因归咎于之前的公司、上司或者同事。频繁跳槽确实会给人负面印象,但是频繁跳槽者也不是没有机会为自己辩护,关键在于如何说明得合情合理,让对方为之动容。
求职经典问题之二:离职理由
对于除应届生外的跳槽者来说,这个问题出现的概率几乎为百分之百。这是一个非常矛盾且有难度的问题,从求职者角度来说,离职的原因不外乎这样几种:钱少、离家远、没前途、人际关系的危机等。以上都是非常客观和现实的问题,并不能因为这些原因而否定这个人,但从公司角度出发,面试官即使可以理解应聘者心中的委屈不满,也会担心一旦雇佣了这位应聘者,将来有一天他会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公司。建议应对方法回答的关键,就是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既要表达合情合理的离职原因,又要隐藏自己对先前职位的不满情绪。经典回答模式:我在之前的工作中享受了乐趣(或和大家相处得很好、学到了很多东西等),但是我希望在这个领域更好地发展,去拓展新的未来、挑战自我。如果是跨行业跳槽的话,求职者可以表达想学习多方面知识的意愿或在这个新行业更能发挥自己所长的想法等。突出自己是“转职”,而非“离职”这个问题回答的关键在于突出自己是“为了提升”,而不是“从原公司离开”,即应聘者在面试中要向面试官展示出自己是为了寻求更多的责任、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挑战而选择新的公司。求职者客观上能帮助新的公司带来发展,而并非是单纯地由于对目前工作处境的失望而不得不离开。在回答中突出这一点能够让应聘者在面试中处于心理上的主动。当然,为了维护这个观念,切记要避免流露对之前工作的不满和负面评价。当求职者被动离开时当然,有些人确实是由于一些被动的情况而离开工作的,比如能力无法胜任,或因企业亏损遭遇减薪或裁员而不得不另寻出路。在恶劣的经济状况下,这些应聘者甚至甘愿找比现在级别更低、工资更少的工作。那么这些求职者该如何回答呢?我的建议是,应聘者即使真的为处境所逼迫,也不要在面试中轻易表露出来。对一个面试官来说,如果面对的是一个自愿平级跳槽甚至降职的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不够自信、不愿意努力,同时也会怀疑他在困境中寻找机会的能力以及坚持到底的精神。因此,正是因为必须尽快找到工作,应聘者更应该在面试中充满自信。如果在面试中这样表达,“虽说是被原来的公司扫地出门,但也是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择业空间。”,能展现自信的人才,往往是新公司最为器重的,因为任何公司都希望招聘一个能和公司一起患难、能有信心去冲破难关的人。
求职经典问题之三:谈工资的技巧谈薪
是求职者从面试到录用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环节,甚至有些还没有决定是否要录用你的公司也会询问你的希望工资,以此作为参考或作为对应聘者性格的评定。当然,如果一个公司提供的职位,其薪资能够让应聘者满意,那么似乎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事实上在被正式录用之前,一个公司到底能给应聘者多少钱、应聘者又到底应该为自己标多少价,这完全就是一场心理战。也许有些人会说:“我虽然没有相关经验,但我很喜欢这项职业,如果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愿意降低薪水。”其实,通常大多数面试官不喜欢自贬身价的人。试想如果你作为一位HR,在面试时听到应聘者说:“你们公司太帅了,这个职位太美妙了,给我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其他我都不在乎。”你是不是会觉得反感?建议应对方法尽量回避工资问题或成本控制、或等级制度,有些公司在某个职位的薪资预算上的调整幅度比较有限。如果一开始就亮出底牌,双方因为工资上的差异而造成彼此不太适合的初步印象,那么就会使接下去的交谈变得坎坷。面试时首先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心理学中所说得“首因效应”,即指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所以第一印象是异常重要的。如果将自己的优点和对这个职位的符合度都展现出来,从而让对方有意向录用自己,这时再谈工资就占据绝对的主动了。在避免过早谈论工资的情况下,应聘者的价值可能会随着面试的进行而提升。在现实中,最终工资比最初公司开出的工资大幅度提高的例子也有很多。当被强迫回答时在应聘者不知道公司能给多少的情况下,比较好的回答方法是不限定在一个具体数目中,并且这个范围可以稍微宽泛一点,比如3000—5000元。其下限是应聘者的最低底线,或者略低于最低底线,上限则一般比下限多50%左右。工资只是参考当一些公司已经先行开出了不符合求职者价值的工资时,求职者必须明白一点,即工资只是一个方面的参考,适合不适合工作不能只看工资,而是看职位要求和求职者的经历是否匹配。只要双方的意向不是相差过远,很多公司还是愿意为应聘者调整工资的。
求职经典问题之四:你找了多久工作
有些公司特别喜欢问一个问题,即你在本次求职中至今找了多久的工作。这本是一个无所谓对错,可以实事求是回答的问题。但是,许多面试官都认为,一个人找工作的时间越长,就越表明别人不愿意雇佣他,说明这个人自身有缺点,从而对应聘者顾虑重重。建议应对方法比较聪明的应聘者面对这样的问题都会回答刚刚开始找。我也希望所有在职中的应聘者都能够这么回答。至少,这是一个比较保险并且没有坏处的回答方式。当求职者长时间离职时当应聘者确实离职很久,又没有正当的理由去掩盖事实时,就没必要编造“离职后我去旅游了,然后又回老家休息了几个月,这是我面试的第一家公司”之类的谎话,稍有经验的面试官一眼就能看穿。这时求职者应当表达的是自己迫切想进入这家公司的愿望。应聘者要传递给面试官的信息是,虽然找了很久工作,但是自己有着始终想要实现的理想和价值,所以之前参加的一些面试也许并不适合自己,而现在则找到了真正合适的职位,希望能有表现的机会。当然,这类问题对你的人品以及日后的工作影响甚小,基本只是面试时的一些表面问题。所以应聘者甚至可以说自己已经拿到了offer,但因自己想寻求更适合自己的空间等原因,所以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不过,求职者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现在手头真的已经获得了别家的offer,也不要以此来威胁公司。 |